有一次美國知名作家馬克‧吐溫(Mark Twain)受邀到一所大學演講。回家後,老婆就問他:「講得如何啊?」
馬克吐溫頓了頓,一臉正經的問:「妳問的是哪一個版本?」
老婆被這個反應搞得滿頭霧水:「還能有什麼版本?」
馬克吐溫這才緩緩地說:「有我腦中的版本、我嘴巴說出去的版本、和台下聽眾真正接受到的版本。」
這位大作家並不是在跟老婆打情罵俏,在他的回答中,點出了傾聽的困難性。因為在溝通中,「你想的」「你說的」和「別人聽到的」往往是不同的事情。
其中「聽到」,是訊息接收的最末端,但也是聽眾理解你、評估你可不可以信任的關鍵。聽,在生理上來說,是聲波經空氣振動,從耳朵傳遞到大腦聽神經,再判讀聽到的資訊。最重要的,是尋求其涵義和理解的判讀過程。「你聽到了什麼」,是感官、感情和智力的綜合成果。簡單地說:「聽」不僅用耳朵,還需應用頭腦和心。